權力的悖論
關於作者
達契爾·克特納,加州大學伯克利心理學教授,伯克利社會交互實驗室主任,被譽為“改變世界的50位遠見者之一”。
關於本書
本書是一本關於日常生活中的權力關係的社會心理學書籍,本書作者提出“權力的悖論”模型,從心理學的角度指出,人們在處於掌權的時候,往往更容易受到權力的誘惑,從而走上濫權的道路。本書介紹了大量心理學實驗都指向這一結果。而本書提出了一系列方法,告訴你如何才能對抗權力的悖論,讓你長期掌握權力。
核心內容
權力的悖論,就是一個人掌權了以後,由於很容易受到權力的誘惑,開始濫用權力,結果反而很快失去權力的那麼一種過程。擁有權力的感覺會削弱人們的同理心、設身處地看待問題的能力和道德感。在現代社會,只有具有同理心、願意真誠地溝通、並且能為集體帶來利益,才能獲得權力。要想長期保證權力,就要持續地理解、奉獻、感恩、真誠交流,並時刻警惕權力帶來的負面影響。
一、權力的悖論,就是一個人掌權了以後,由於很容易受到權力的誘惑,開始濫用權力,結果反而很快失去權力的過程。
擁有權力的感覺就像多巴胺分泌過剩,令掌權者總是處於一種很嗨的狀態,最後近乎於癲狂。歷史上由於濫用權力而失去權力的例子數不勝數,比如商紂王、隋煬帝、宋徽宗……
【案例】社會心理學家請來一群收入水平不同的人,讓他們在電腦上擲骰子,每人擲5次。如果點數之和大於12,那麼他們能得到50美元。然而在參與者不知情的情況下,點數之和被設置為只能小於或者等於12,由此來測試參與者的誠實程度。結果發現,收入水平高的人更容易在試驗中謊報自己的點數來獲得這50美元。
二、權力,指的是改變他人狀態、對周圍的事物和關係造成影響的一種能力。
不同的時代,對權力的解讀也有所不同。在以前,權力通常指的是地位、財富、聲望這些東西。這是傳統的權力觀念,跟那個時代更加暴力、犯罪率更高、濫權現象更為普遍、人民受教育程度低都有關係。
然而,如今,社會階級的分化不像以前那麼明顯,人人平等的概念更加普遍,因此對於權力的概念也有所不同。它指的更多的是改變他人狀態、對周圍事物關係造成影響的一種能力,換句話說,就是影響力。
因此,其實每個人在平常的生活中都會不可避免地參與權力的爭奪。
三、擁有權力的感覺會削弱人們的同理心、設身處地看待問題的能力和道德感。
擁有權力的感覺會削弱人的同理心:
【案例】測試人的同理心強弱的典型實驗之一,就是通過觀察一組人只露出眼睛的照片來識別他們的表情。一般的正確率在70%左右。而後實驗人員請來兩組人,一組回想自己掌權的時候的經歷,另一組回想自己被別人影響的經歷。結果發現,回想自己掌權經歷的那組人,在識別表情的測試中正確率更低,說明他們的同理心更弱。
擁有權力的感覺會削弱人設身處地看待問題的能力:
【案例】依舊對兩組回想不同經歷的人進行了實驗。分別讓他們在自己的腦門上寫一個讓對面的人看得出來的字母E,也就是反著寫E。結果顯示,回想被別人影響的經歷的人可以輕鬆地站在別人的角度寫出字母來,然而,回想有權力的人做這個轉換視角的測試時,其失敗的概率高出兩倍。
擁有權力的感覺會削弱人的道德感:擁有權力的人更容易闖紅燈,更容易在被警察攔下之後訓斥回去,更容易在吃東西的時候吧唧嘴。道德感對那些擁有權力的人身上的約束力降低了。
四、在現代社會,怎樣做才能獲得權力呢?
本書作者在大學中對學生做了調查,誰更容易在社交和人際交往中獲得權力。結果顯示擁有外向的、親和力強的、有責任心的、情緒穩定的、或者開放的性格,這樣的人,都更容易在人際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,從而獲得權力。其中,外向的人最容易在獲得權力。
在現代社會,權力往往都是別人賦予的,而非自己攫取的。當一個人能為一個集體謀取更多的福利、能讓一個集體保持穩定並得到發展,那麼其他成員都更願意賦予這個人權力。也就是說如果你為集體帶來好處、帶來發展,不僅大家對你的評價會更好、對你的信任程度會更高、還會希望你來帶領他們。
因此,當我們有很強的同理心、又很會為他人著想、並且足夠外向且有很強的溝通能力的時候,別人就會賦予我們權力。而與此同時,我們又能為這個集體帶來利益或是發展,那麼就是錦上添花了。
五、如何對抗權力的悖論,在獲得權力以後,長期保住權力?
本書作者明確提出,這是對抗權力的悖論關鍵的一步。他給出的答案是:持續關注他人需求、考慮自己利益的同時也考慮其他人的利益、同時真誠地和別人交流。
然而,擁有權力的狀態,會容易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、衝動且難以克制自己的慾望。我們的同理心被消磨掉,道德感對我們的約束變得更弱,從而踏上失權的道路。也就是本書所說的權力的悖論。
因此,在我們有較強的同理心、更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、更願意跟別人真誠交流的時候,還要時刻留意權力對我們的同理心和道德感的侵蝕,以免踏上快速失權的道路。
金句:
⒈其實,人們在權力被削弱時才會訴諸武力。在職場上,有些人喜歡耍陰險的手段,比如欺騙他人、暗箱操作、利用他人上位等,而這種做法正說明他們的權力和影響力尚不及常人。在生活中,戀人之間更容易用強制的方式對待另一半,一旦覺得自己稍處下風,他們就會採取恃強凌弱、身體攻擊、情感威脅等強制手段對待對方。然而他們顯然也是最沒有地位、最不受尊重、最沒有影響力的人。因此,在當今的社會中,強制性手段更可能讓人們失權,而不是掌權。
2.權力不僅存在於董事長辦公室、戰場或是美國參議院、操場上、臥室裡、餐桌上、辦公室裡、酒吧裡,權力政治無處不在。將權力定義為改變他人狀態的能力,可以廓清權力是如何又是為何會滲透到每一段關係裡,滲透到每一次互動中。
3.擁有權力(一種影響他人的能力)在特定的條件下讓人感到滿足。這種感覺不是慰藉、平靜或狂喜,而是伴隨著熱情、靈感與希望,是大腦內多巴胺分泌過剩的結果。這種掌權的感覺是導致人們吸食毒品(如可卡因)、誘發狂躁行為的主要原因,而吸毒和狂躁都會讓人產生幻覺,導致衝動的不道德行為。這種影響和改變世界的能力讓我們感覺過分良好,於是很快就會突破底線。權力的悖論就在我們身邊。
4.剝削、自私、強制性行為會使強健的集體分崩離析,大家都知道這一點,歷史上也有許多個人濫權、貪婪、衝動行事的例子。所以,集體會把權力賦予外向、親和、盡責、情緒穩定和開放的人。權力並非攫取而來,而是他人賦予我們的。
via 得到app